重啟新航程
時間:2022-10-20 14:39
來源:《石油與裝備》
作者:李繼運
黨的十八大以來,國家從戰略高度深入推進能源革命,強 化煤炭清潔高效利用,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。據權威部門統計, 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 11 億千瓦,水電、風電、太陽 能發電、生物質發電裝機,均雄居世界第一。 下半年來,國內能源巨頭中石化致力打造“油氣氫電服” 綜合能源服務商,大力發展可再生電力制氫,帶動全產業鏈升 級;中石油強力推進氫能制、儲、運等各環節探索和技術研發, 完善上游產業鏈氫能技術體系,著力于破解氫能供需不匹配難 題。
中海油則發揮特長自主研發橇裝天然氣制氫設備,為燃料 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提供氫源解決方案。 諸多央企不甘落后,紛紛發力。國家電投創新解鎖 “綠 電 + 綠氫”模式,加速綠氫項目建設;國家電網建成全國首個 海島“綠氫”示范工程并投運;中國化學建投加速布局化工副 產氫;三峽集團著力推進綠氫規?;?、商業化;東方電氣后來 居上初步形成完整氫能產業體系;國家能源集團轉“煤”為氨 實現綠色發展……
疫情肆虐,轉瞬三載。全球經濟不同程度受到影響,中國 亦未能幸免。慶幸的是在黨和政府的決策領導下,我國自疫情 伊始就選擇了一條雖然艱辛但相對正確的道路,把經濟損失降 到最低,并獲得了豐富的抗疫、發展經濟兩不誤的實踐經驗。 行文之際,城鎮鄉村隨處可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。迎國慶、慶 祝二十大召開的熱烈氛圍氤氳在祖國的天空和大地。山岳聳立, 江河奔騰,波瀾壯闊的中國經濟乘風破浪挺立于世界經濟潮頭。
10 年來,我們遭遇的風險挑戰風高浪急,有時甚至是驚 濤駭浪,各種風險挑戰接踵而至,其復雜性嚴峻性前所未有…… 我們取得的一切成就,都是黨和人民一道奮斗出來的。”習近 平總書記的總結鏗鏘在耳,至真至誠??萍季褪巧a力,農業 高科技化,工業高科技化,海洋高科技化,能源高科技化…… 不遺余力推動高質量發展,解放生產力,造福百姓。勤勞樸實、 堅忍不拔的中國人從沒有放棄過希望,也從沒有停止過前進的 步伐,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,洶洶濤濤勢不可擋。 誠然,要正視當前國際大環境并不好,甚至說糟糕。國內 環境依然面臨困難,還有種種瓶頸有待突破。即不盲目樂觀, 也不坐以待斃。
我們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化解過剩產 能,淘汰落后產能;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,促進新產業、 新模式、新業態蓬勃發展。無論是我們熟知的石油石化能源領 域,還是其他各行各業,都應立足新的發展階段,貫徹新的發 展理念。無懼道路險且阻,腳踏實地,穩中求進,穩扎穩打。 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。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成績有目共 睹: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成效明顯,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, 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。展望明天,任重道遠。“未來五 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,搞好 這 5 年的發展對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至關重要。”總書 記胸懷天下,高瞻遠矚。 這是嶄新的開始。勿忘初心,砥礪前行,二十大重啟新時 代新航程,讓我們一往無前,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 應有的光和熱。